首页 >> 我的论文
我的论文
我的论文
《谈钢琴基准音组调律的体会》

(本文发表于《音乐天地》2009.03.475期.46页.研究与探索.国际刊号:ISSN1003-4218.敬请不要转载
    钢琴“基准音组”的十二个音,按照十二平均律律制,当a等于440HZ时,他们的频率理论值应该是f(174.614 HZ)\#f(184.997 HZ) \g(195.998 HZ)\#g(207.652HZ)\a(220.000HZ)\#a(233.082HZ)\b(246.942 HZ)\C(261.626HZ)\#C(277.183HZ)\d(293.665 HZ)\#d(311.127 HZ) \e(329.628 HZ)\f(349.228 HZ)。在这个基础上,演奏时钢琴和声的感觉很纯正,无论四度、五度的拍,还是三度、六度的拍都是非常准确的。但是要调到这样的标准很难,绝不是旋转收音机的调频旋纽,来捕捉清晰的声音那般轻而易举的事情。 
   一、调好钢琴十二平均律基准音组的意义
    CD和磁带的母带是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原始依据,要求有很高的品质、音质。钢琴的基准音组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母带,除“基准音组”外的76个键都是靠基准音组来定音的,基准音组的准确程度决定了钢琴所有音的准确与否。基准音组不但要在的十二个音内平均分配和小循环,所有的88个音都要在所有大小调内各自进行大循环,即循环转调。 
    弹惯了有着精确音准钢琴的钢琴家、作曲家,他们把各种和弦、音程的和声感觉早已铭刻在心。如果把和弦“解构”,那么和弦无非是由大小二、三、六、七、纯四、纯五度等单、复音程组合起来的,如果单个音程音准准确,必然每个音程都有自己特定的拍速(见本文第五条),或特有的和声感觉。我们对照CD上由大演奏家鲁宾斯坦演奏的,经过精密调试的STEINWAY钢琴,可以很清晰的听到一些中音区音程的拍音。我们相信,给准备刻录唱片的大演奏家鲁宾斯坦和STEINWAY钢琴调音的调律师应该是很优秀的,我们再用CD对照经过精密调试的钢琴,做拍速对比试验,各种音程的拍速都是基本一致的。 
在听肖邦练习曲NO.10的结尾的CD时,虽然降la和dao的大三度拍频是录音,但可以很清晰的听到一秒钟基本上为8.26拍的拍频,举例:



 E2E3E4E5E6E7E8E9E
 

纯五度

82.5165247.5330412.5495577.5660 HZ 
A2A3A4A5A6A7A8A9A
55110165220275330385440495 HZ

     十二平均律基准音组的十二个音如果调准了以后,我们在十二个音上演奏任何一个音程、大三和弦、小三和弦、七和弦、挂四和弦等等,听起来都是很舒服的,有一种特有的韵味(不协和音程和和弦也有特有的感觉)。如果这十二个音稍有不准,那么和声的感觉就不对了,就像是调味品放错了的菜,很难吃。所以调好钢琴基准音组非常重要。 
    二、钢琴十二平均律基准音组中相关音程拍音产生的原理及举例。
        拍音是两个频率不同的简谐量相加而形成的周期性幅值变化而产生的。平均律四、五度,三、六度拍的产生,正如怀特(美)所说,它们是靠泛音的“吻合谐音”因为平均律的“不纯”所产生的“相位差异”所产生的,关于泛音的知识,一般的理论书上都有,在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下面举例讲一下纯律纯五度的“吻合谐音”: ?

    从上表可以看出纯律纯五度的冠音的第二、四、六等谐音分别与根音的第三、六、九等谐音产生了“吻合谐音”;同样的道理,纯四度的第三、六等谐音,分别与根音的第四、八等谐音为“吻合谐音”。但十二平均律各种音程的频率不像纯律那样呈简单的整数比,因此在纯律音程中原本存在的“吻合谐音”,在十二平均律的对应音程中却变得不吻合或很不吻合了。所以我们在调平均律时需要的拍是纯五度中的“根三冠二”或“根六冠四”;纯四度中的“根四冠三”。

  1. 十二平均律基准音组中四、五度,三、六度的“拍”的感觉。

    平均律五度“下方”的拍(约三秒两拍)给人的感觉是“边缘”模糊不清,不容易听辨;而上部的拍(约一秒两拍)“线条”清晰,边缘清楚,容易听辨。四度音拍的音色和五度音上部的拍的音色接近。在调律的时候耳朵要仔细的进行分辨,这一点需要刻苦练习。 
平均律四、五的拍有时候不是一触键就有的,根据实际的经验应该是触键后稍等一会,大约零点几秒后才产生拍,特别是五度“下方”的拍,而且拍音连续响几次在不同质量的钢琴上也具有不确定性,质量好的钢琴可以连续响数次,质量差钢琴则可能会少一些。质量好的钢琴的四、五度、三、六度拍衰减延续的时间要长一些,产生次数要多一些。 
    三、六度的拍听起来就清晰多了,一触键就有拍,很容易听辨。用三、六度进行调律时,难点就在于如何把拍速定准,它渐快和渐慢都有连续性,十二平均律中三、六度的拍速均匀向上渐快过渡是绝对不可以打破的。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听拍时,三、六度,四、五度的拍速取的是近似值,标准的三、六度,四、五度的拍速应该都是均匀向上渐快过渡的。 
    四、钢琴十二平均律基准音组中三、六度,四、五度拍音的感觉的练习方法。
    这里介绍两个方法听拍:一、听合成器或高挡电子琴的拍,你准确的会听到三、六度,四、五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固定拍速,这种感觉要牢牢的记在心里。二、把节拍器定义到每分种45拍,听三秒两拍是什么感觉。三、听计时器(钟表)的“一秒钟”是什么样的时间概念,这对于调四度、五度很重要!虽然我们从小就天天生活在时间的世界里,但是如果闭着眼睛自定义数六十秒,睁开眼睛对照一下计时器,相信有较大数值误差的人不在少数。 
对于三、六度,我们主要听的是一种“嗡嗡”叫的拍速感,如果感觉正确,哪怕只有半秒钟的时间听一下拍速,你就可以确认准确与否了。但是听辨三、六度的拍速比较难,需要刻苦练习。 
    五、调十二平均律基准音组时,首先要排除“基准音组”假拍的干扰,要听到真拍是如何一点一点产生变化的,耳朵要像雷达一样对真拍紧密跟踪。
    有的钢琴会在基准音组处产生假拍,这就干扰了调律的正常进行,这时可以事先听一下有假拍的弦的假拍的频率、音色的特征,调律时始终不变的就是假拍,要明确“敌我”。对于高档的三角钢琴,因为泛音特别丰富,在调律时甚至会有一种“醉琴”的感觉,如果耳朵一不小心“跟”丢了,就会判断错误,把不需要的拍当成正确的拍,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全盘皆输”。不需要的拍和假拍和需要的拍的音色和音量是有显著区别的,要记住两者的特征,然后耳朵要像雷达跟踪飞机一样把正确的拍紧紧咬住,听着拍速渐渐的“变化”直到需要的速度为止。在这里,“变化”两个字应当好好的体会,磨刀不误砍材工,有的放矢的去调,就一定会调好的(可以看金先彬老师的《钢琴的音准》之五)。 
    六、用三、六度,四、五度调十二平均律的控扳方法;如何稳定十二平均律“基准音组”12个音的音准。
    调十二平均律时首先要让止音呢带紧贴槌头、琴弦,但不能阻碍槌头运动,这样调律时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杂音!同时止音呢带绝不能接触同音弦组中间的弦,因为这样会影响到弦的振动,泛音会不清晰。如果遇到走律很严重的钢琴,对平均律“基准音组”这个局部音区要进行连续的粗调和精调,也就是连续调两次平均律,这对张力的平衡,音准的稳定是很必要的。调十二平均律时的控扳精确性尤其重要,就像微雕一样,要求有很高的手上功夫,要用手掌心特有的敏感去把握和感觉弦轴转动的微妙变化。十二平均律四度是宽音程,五度是窄音程,在操作时千万不能误调。十二平均律大三、大六度都是宽音程,控扳都是向“外”的,对于“拍速”的恒定有很高的要求,用三、六度的调律方法调十二平均律时,大部分的三度是下行的,六度是上行的,都需要“在准点处拉过一些再回扳手”,在快到“准点”时在不压扳的前提下一定要重击确认,要禁得起演奏家的强奏!这对于肌肉力量的控制和控扳的精确度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无论是用四、五度的调律方法还是用三、六度的调律方法调律,在快到准点时,都需要恰倒好处的“重击”确认,这种配合是需要刻苦练习才能掌握的。(可以参看金先彬老师关于钢琴微调的文章) 
精调时,如果平均律的精确度不够,还要再一次的进行分律。这个阶段的重击确认更为重要,如果调律过程中感觉个别音不稳定,可以用左手3、4指单独对这个音重击确认,此方法应该灵活运用。此外很多人不会使用重击的方法,正确的重击应该是手指的第一关节一定要垂直,第一关节没有支撑力的击键方法是稳定不了音准的!这样就能和演奏钢琴一样能把腕力、臂力、肩力都传递到手指尖上,可以产生比较强的力,也可以产生超过演奏家的爆发力,必要时可以用爆发力击键来稳定音准。 
   七、四、五度,三、六度的拍频的检验和应用。
    如果是用四、五度调律,那么拍的准确性和均匀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平时要对照计时器和钢琴牢牢的把握“一秒一拍、一秒两拍、三秒两拍”的概念(近似值)。如果是用三、六度调律那么就要记住第一个大三度(约七拍)和第一个大六度(约8拍)的感觉,以便于进行推算。(下面列出拍供对照参考:平均律纯四度的拍依次为(以下除大六度都从33f上行起到45f上行止,)0.79\0.83\0.88\0.94\0.99\1.05\1.11\1.18\1.25\1.32\1.40\1.47\1.58;平均律纯五度依次为:0.59\0.62\0.66\0.70\0.74\0.79\0.83\0.88\0.94\0.99\1.05\1.11\1.18;平均律大三度拍依次为6.93\7.34\7.77\8.26\8.73\9.25\9.79\10.38\10.99\11.64\12.34\13.08\
13.86;平均律大六度的拍依次为7.92\8.39\8.89\9.42\9.98\10.57\。 
    采用近似拍的办法来记忆拍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本人根据金老师所归纳的“近似拍”还编了一个口诀,即“三七、五六,四八、六八”,就是说平均律基准音组第一个大三度的拍是7拍,第一个五度的拍是0.6 拍, 第一个四度拍是0.8拍,第一个大六度的拍是8拍,这样依次递进加数字0.5和0.05就行了,同时还要记住几个相同拍进行对比检验。比如从33F开始第六个五度的拍和第一个四度的拍相同,即0.79拍;从33F开始第五个大三度的8.73拍和第三个大六度的8.89拍基本相同。此外还有一些音程的拍比较接近,他们都可以作为调十二平均律的重要参考。 
钢琴制造技术在不停的发展之中,钢琴调律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作者水平有限,本文是作者学习和工作的一些体会,如有瑕疵,恳请业内人士指正。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杨拯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手机:13951792143            苏ICP备17070442号-1
收藏本页
南京市江宁区杨拯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13951792143